近日,筆者與幾位朋友一起交流,一個朋友深有感觸地說:“想干好工作,讓工作有效率,不僅需要‘哪壺不開提哪壺’,更應‘哪壺不開燒哪壺’?!?br/>
在生活中,“哪壺不開提哪壺”的意思引申為說了不該說的話、做了不該做的事,以至于讓人尷尬下不了臺,常用來形容沒有眼色、不動腦筋。但面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,我們要“哪壺不開就燒哪壺”。
“哪壺不開就燒哪壺”,展現黨員干部事不畏難、責不避險的勇氣和擔當。倘若誰也不去“燒那不開之壺”,薄弱環節始終處于“不開”狀態,那么潛伏的問題就會越積越多,甚至最終釀成大問題;只有想辦法去“燒那壺沒開的水”,才能讓短板不再短、薄弱處不再弱,工作自然能順暢推進。
問題是時代的聲音。但問題的產生是有原因的;必須弄清問題產生的原因,才能對癥下藥;否則,不知道“燒不開”的原因,工作就沒有著力的方向,更沒有正確的思路,難免事倍功半。因此,對工作中的難點、堵點,應進行由表及里仔細推敲,把原因分析透,把性質判斷準。如此,才能切實抓住“壺不開”現象背后的本質,做到有的放矢。
弄清“壺燒不開”的原因是遠遠不夠的,這只是做好工作的“上篇文章”,還要致力于“把水燒開”,做好解決問題的“下篇文章”。畢竟,推動工作順利開展,才是目的。那么,如何做好解決問題的“下篇文章”?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增強善為的本領,“在戰斗中學會戰斗”,練就會干事、能成事的過硬本領。同時,也要認識到,解決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,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,一旦明確了“癥結”,就要集中精力攻關,一次不行就兩次,兩次不行就三次,直至將“不開之壺”燒開。
“哪壺不開就燒哪壺”,是堅持問題導向的具體體現。面對工作中的難題,我們應做到“哪壺不開就燒哪壺”。(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林虎)